环保科普专栏丨环境监测常识
环境监测是指环境监测机构运用化学、物理、生物、医学、遥测、遥感、计算机等科技手段对环境中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生态等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以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对各有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监视性监测;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进行应急监测;以及开展其他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的环境监测活动。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环境监测有一些专业的术语,例如空气质量指数(AQI)。AQI是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AQI的值在0~50表示当日空气质量状况为一级(优),51~100为二级(良),101~150为三级(轻度污染),151~200为四级(中度污染),201~300为五级(重度污染),300以上为六级(严重污染);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是描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状况的无量纲指数,综合考虑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臭氧等六种污染物污染程度,主要用于评价全年、半年等一定时期内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值越大表明综合污染程度越重;环境质量连续监测是指在监测点位(断面)采用连续监测仪器对环境空气、环境水体质量进行连续的样品采集、处理、分析的过程。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是用于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状况的无量纲指数,数值范围0~100。EI≥75为优,55≤EI<75为良,35≤EI<55为一般;20≤EI<35为较差;EI<20为差。
2015年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5〕56号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简称《方案》)。该《方案》分总体要求;全面设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国联网,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自动预警,科学引导环境管理与风险防范;依法追责,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联动机制;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制度与保障体系6部分20条。
《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来源 贵州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
编辑 申凌
审校 钟俊怡
签发 李中迪
愤怒!“疯狂男司机”强行拖拽贵州女交警,现场视频曝光……
三伏天托举光缆40分钟保畅通!对话贵阳最美交警哥:这是我们的职责